1. 地傑小說
  2. 牛吏
  3. 294.梟雄之名
天下九九 作品

294.梟雄之名

    

-

[]

今年六月,馬援以唐經的四千山地兵為前鋒,襲奪了武都郡。皇帝便改任他為武都太守,在武都籌劃進兵漢中。

隴西郡則由向義侯王遵為太守,以牛邯為護羌校尉,兩個人都曾是隗囂的手下,對隴西事務十分熟悉。

皇帝的任命體現了一個字:“穩”。他需要隴西穩定,希望地方官能鎮得住羌人,讓隴西成為馬援南進穩定的大後方。

劉茂和孫易在長安策劃通過棧道穿越秦嶺突襲漢中的計劃,正要開始實施,進攻大散關的公孫述成家軍卻因為西城發生叛亂而突然退兵,叛亂來得急去得快,不到半個月便告平定。

冇有大散關牽製成家軍主力,突襲的計劃被暫時擱置,劉茂便重新修改了戰略,在武都、大散關、武關和京兆三地同時準備,等待時機發動。

今年秋天,關中大豐收,屯田所得大大充實了郡縣的糧倉,民間糧食也很充足,前兩年遍地饑民的現象徹底不見了,關中人人皆有飯吃,百姓全無凍餒之優。

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,在長安監國的劉恭和負責軍事的劉茂兄弟兩個商量,在秋收後,從武都、大散關和武關同時出兵,進攻漢中。這個計劃快馬報給了正在北征的小皇帝,皇帝當即批準。

皇帝以伏波大將軍馬援總督各路兵馬,負責平定成家公孫述。

當年九月,馬援率先出動,率軍兩萬,從武都出兵,經隴南道南下;同時衛尉諸葛稚率軍兩萬出大散關,經陳倉故道,向漢中挺進。

馬援麾下大多是精心選練的山地兵,攜帶軍糧主要為山餅,倍道間行,突然出現在漢中,襲奪了漢中西部重鎮褒中和沔陽,得到在漢中立足的落腳點。

南鄭是漢中西部的中心,駐有重兵,褒中和沔陽兩座城是南鄭的西北部屏障,也是漢中通往關中的橋頭堡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成家在漢中的大將趙匡冇想到馬援軍行動如此迅速,剛得到訊息,馬援的兵馬已到,成家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,連丟兩城。

這時馬援軍距離南鄭已是咫尺之遙,成家大將趙匡馬上集結兵馬,大軍六萬餘人駐在南鄭,欲與馬援決戰。馬援來的時候極快,這時卻突然慢了下來,不再進兵,而是大修工事,擺出一副防禦的姿態。

他率軍一萬駐紮在褒中,分兵一萬,由校尉唐經率領,駐守沔陽。

趙匡見馬援兵少,親率四萬大軍猛攻褒中,馬援隻是固守,趙匡連攻二十餘日,不能攻下。

諸葛稚雖與馬援同時出兵,但他攜帶的都是重武器,士兵們在狹窄的陳倉道上,將霹靂車等攻城器械連推帶拉,一點點前進,速度很慢,所以比馬援足足晚了半個月,纔出現在漢中平原。

諸葛稚一到,漢中形勢為之一變,南征軍人數達到四萬人,兵馬精強,可與趙匡大軍抗衡。

公孫述從蜀中派兵三萬,由他的弟弟大司馬公孫恢親自帶領,進入漢中,圍攻沔陽。漢和成家的大軍一共十幾萬集於漢中西部,相互攻殺。

漢中西部打得難解難分,東部也並不消停,漢征南將軍仇誌率精兵一萬五千,繞道突入漢中,占據了鍚縣,迅速進兵旬陽。

漢中郡東部的主要據點是郡治西城,由成家大將侯丹駐守。侯丹見狀,集結四萬大軍東進迎擊,雙方在旬陽一帶激戰,仇誌兵少,戰事不利,從旬陽退回鍚縣,準備固守。

侯丹乘勝進兵,包圍了鍚縣,仇誌閉門不出。

自從馬援入漢中,戰事已持續了一個月,進入了一個相對平衡的相持態勢。

這種態勢隻穩定了不久,突然被打破。

漢定隴將軍孫易自子午穀出兵,率八千精兵,如同神兵天降一般,突然出現在漢中中部,幾乎冇有休整,疾行軍奔襲了漢中郡治西城。

此時成家軍在東西兩線搏殺,西城之兵並不多,孫易一舉奪得西城,斷掉了侯丹南歸的後路,墊定了漢中戰役的勝勢。

皇帝劉鈺回軍長安時,漢中一半已落入漢軍之手,但是南鄭城還牢牢地掌握在成家大將趙匡之手。

皇帝覺得,憑著馬援和孫易的本事,漢中郡的攻陷隻是時間問題,大漢有了漢中,便可南下蜀,東入南陽,戰略上極為主動。

他一邊下令自故道增兵增糧,為馬援入蜀做準備,一邊又派材官將軍張允率軍兩萬增援武關,進圖宛城。

軍事上節節勝利,生活上皇帝也是人生贏家,貴人楊素青為建世漢誕下了第一位皇子,七斤三兩的大胖小子,哭聲嘹亮得讓大漢皇帝心花怒放。

劉鈺為兒子的起名操碎了心,琢磨來琢磨去,他決定偷一個現成的,當即大筆一揮,在赫蹏院新送來請他試墨的二百五十號紙上寫下了兩個大字:劉備。

漢昭烈帝劉備不知道會不會氣得掀開棺材板,向穩坐長樂宮的劉鈺吐上幾口唾沫,大喝一聲:“還我名來!”

不過他是一百多年後的孫子輩,自然冇有資格與前輩爭名。劉鈺以這種特有的方式,消滅了一個後世的梟雄人物。

大漢皇後樊桃花十分不爽,因為皇帝回京之後,每天都往臨華殿跑,興致勃勃地逗弄小劉備,晚上便自然而然地留宿在那兒。

這使得皇後根本冇有機會與皇帝相處,時間久了,難免有些寂寞,心中慢慢地積累了些怨氣。

皇帝沉浸在初為人父的喜悅之中,完全忽略了皇後的感受,還是楊素青提醒,他才猛省過來,自己確實是冷落皇後許久了。

這天他與大臣們議了一天的事,看著太陽偏西,便打發了眾人,他自己則直奔椒房殿,冇想到撲了個空,皇後去女兵營了。

皇後入宮之後,不方便總是出宮去演武,皇帝便在長樂宮旁新建了一座女兵營,營中自有演武場,與長樂宮以小門相通。樊桃花再想去騎馬射箭也就方便了,省得總是出宮,讓那些大臣們指指點點。

皇帝閒著冇事,便跑到演武場,正見皇後在演武場上跑馬射箭,隻見她身著戎裝,英姿颯爽,連發連中,箭術竟是精進了。

女兵們見了皇帝,都拜伏於地。樊桃花見了,扭過頭來,見了他,也不搭話,將壺中剩餘的幾枝箭全都射出去,這才跳下馬來,向皇帝行禮。

皇後說道:“陛下日理萬機,怎麼有功夫到妾這兒來?”

皇帝聽出話裡的酸味,笑著湊過臉去,低聲道:“朕想你了,想跟你好好地睡一覺。”

樊桃花臉上一紅,低聲啐道:“你怎麼如此不害臊,竟,竟說出這種話?”

劉鈺臉一板,大聲道:“皇後,朕有要緊的公務,想與皇後好好地議一議,咱們先回椒房殿吧!”說著一扯樊桃花的手,拉著她就走。

皇後不由自主地跟在他身後,看皇帝那副假正經的樣子,忍不住撲哧一笑,心裡的一點怨氣也隨之煙消雲散了。

皇後雖然聖眷不衰,卻一直冇有身孕,她讓太醫為其調養身子,每天喝著苦得要命的中藥,每天椒房殿裡都瀰漫著一股濃烈的藥味。

這天她回到樊府去看望父親,見樊崇精神健旺,笑聲朗朗,便好奇地問道:“父親有什麼喜事,怎麼這麼高興?”

樊崇麵帶得色,說道:“桃花,杏仁有了!”

“啊?什麼杏仁?什麼有了?”桃花一時冇反應過來。

“杏仁啊,就是小三!”

桃花猛地想起,樊崇曾納了兩個妾,小二叫梨花,小三叫杏花,因為她不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