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地傑小說
  2. 牛吏
  3. 331.蜀道難行
天下九九 作品

331.蜀道難行

    

-

[]

從漢中入蜀的通道主要有兩條:金牛道,米倉道。

金牛道又稱石牛道,得名源自“石牛糞金、五丁開道”的故事。它的由來就是一個騙局。

秦惠文王欲伐蜀,苦於無路入蜀,於是造了五頭石牛,在石牛後麵放上黃金,謊稱黃金是石牛的糞便,故又稱其為金牛。秦惠文王要把這五頭金牛送給蜀王,蜀王一聽,能屙黃金的牛,那好啊,秦王要助我發財,不要白不要。

貪財的蜀王便從山中開路,用五丁引金牛入蜀,五丁本是傳說中的五個力士,能負重,後來就把負擔勞役的百姓稱為五丁。蜀王以五丁引金牛入蜀,誰知金牛的後麵不是黃金,而是秦兵,蜀國因此而亡國。

故事的真假不知道,但是金牛道是真的。這條路全長一千餘裡,穿山越嶺,多有棧道天險,記述五丁峽雲:“連雲疊嶂,壁立數百仞,幽邃逼窄,僅容一人一騎;亂石嵯峨,澗水湍激,為蜀道之最險。”

馬援以唐經率山地兵為前鋒,順金牛道南下,一路殺至廣漢,在涪縣遭遇成家大司馬公孫恢攔截,雙方連日大戰,唐經不能攻下。

馬援大軍隨後趕到,公孫恢不敵,退守綿竹,馬援緊隨其後。

此時漢軍已進入到成都平原地帶,是公孫述的核心統治區域。公孫述集結了十萬大軍,齊聚綿竹,抵擋馬援。

馬援見成家軍馬強盛,便稍稍退兵,回到涪縣,與公孫述相據。

伐蜀的另一路漢軍以孫易為首,此時還在米倉道中苦苦前行。

這是另一條入蜀通道,因為要穿過米倉山,因此名之為米倉道,這條路比金牛道更為難走,並不是路途更險,而是道路維護不好,路況很差。

因為行人稀少,有的山路已被荒草覆蓋,完全找不到路,要披荊斬棘開路前行,有的地段棧道毀壞,需要重新修建。因此,軍隊行進異常緩慢。

孫易軍以羽林軍為主,都是二十來歲的大小夥子,平時訓練極為艱苦,體力儲備很足,此時方能堅持行軍。

儘管如此,依舊有士卒挺不住,難免有怨言。

“這路什麼時候才能走到頭啊?”

“這種山路都是野人走的吧?哪能行軍呢不知道將軍是怎麼想的,為什麼要來這深山老林中受罪?”

“我寧願上陣殺敵,也不願走這個破路!”

“少廢話,快乾活,被上官聽到了,大竹板子抽你!”

“還是當官好啊,不用乾活,開路的苦差事都是咱們當兵的來!”

“誰說的?睜開你的狗眼好好看看,那個割草的是誰?”

那滿口怨言的士卒一看,前麵一個人正在埋頭開路,卻是定隴將軍孫易。他急忙閉了嘴,老老實實地用鍬平整著路麵。

孫易的梯子很是狼狽,衣服被荊棘劃破,手上臉上也全是破口,他的臉乾燥異常,嘴唇裂開了幾道血口,鼻子下麵兩個大泡,不知是每天吃山餅吃的,還是著急上火。

出發時,士卒們攜帶著大量的山餅,早晨啃山餅,晚上啃山餅,每天的主糧就是山餅,好在如今山上有野菜野果,可采摘來食用,可是有的士兵不識野菜,把不該吃的吃了,輕者上吐下泄,重者直接把小命交待了。

因此孫易命人教士卒們認識野菜,隻認常見的幾種,陌生的一律不準吃,但依舊有誤食的,上路以來,隻吃野菜中毒的就死了十幾個。

孫易著急上火,又不能表現出來,隻是臉上的泡層出不窮,這個下去,那個又冒出來。

他最著急的是行軍太慢,如果按照這個速度走下去,走出大山至少要一個月,而按照這個狀態,路上就耗儘了士卒的體力,出了山恐怕也要休整上一段日子才能戰鬥。

冇有他在東線策應,馬援將獨當成家兵鋒,西線的軍事壓力會非常之大。

不過這也是冇法子的事,他隻能默默地祝禱馬援行軍順利,能在成都平原紮下根來,等待他的大軍挺進蜀中,雙管齊下,會戰成都。

屋漏偏逢連夜雨,軍隊行進到一個名叫“仙人峽”的地方時,便再也走不下去了。

此處是一個極為幽深的峽穀,石峰壁立,高不可攀,下臨深淵,地勢極險。本來石壁上有棧道相連,不知為什麼,這棧道竟斷了一截,從這邊望過去,足有數十丈的距離冇有鋪設木板,石壁上還有溝槽,是原來棧道留下的痕跡,如果用木板一路鋪過去,自然能將棧道連上,可是要修好這一段棧道,不知道要多少天。

士卒們憋著一股勁兒走了半個多月,本來以為坦途在望,這一下子全都泄了氣。

“連路都冇了,這還怎麼走?”

“冇法子,看來是要回軍了。”

此時好像回軍是唯一的選擇,即便要修棧道,這大隊人馬難道全留在棧道上等?

孫易皺著眉頭,望著腳下的深淵,忽然回頭道:“傳令下去,誰能垂繩下峽穀,探出一條路來,賞錢十萬!”

十萬!那可是普通人家十年的收入!

他的話聲一落,立即有人應聲:

“我去!”

“我去!”

孫易命人結長繩垂下去,繩底繫著一塊大石,不知結了多少條長繩,打了幾個結,終於聽到咚的一聲長長的迴響,到底了。

有幾個膽大的順著繩索爬了下去,其餘人在棧道上坐等,一直等了大半天,終於聽到穀底遙遙的有聲響,有眼尖的喊道:“是紅旗!”

這是約定的信號,如果尋到路,便搖動紅旗,如果無路,便搖動黃旗,見是紅旗,眾人頓時發出一陣歡呼。

孫易下令結了更多的繩索,從棧道上垂下去,士卒們一個接著一個地爬下穀底,許多人閉著眼,不敢向下看。

突然一聲驚叫,原來有一條繩索斷落,繩子上兩個士卒全都摔了下去,丟了性命。

孫易一邊命人修整棧道,一邊將士卒槌下,他自己也下到穀底,順著水邊崎嶇的小路向前,走了兩個時辰,方走回到正路之上。

孫易歎道:“怪不得一直冇有遇到敵軍阻截,原來道路如此艱險。”

等到聚集了兩千兵馬,孫易便帶人繼續上路,之後的路便好走了許多,終於來到一座小鎮,鎮上的人見了他們,都嚇得閉門不出。

好不容易找了人問路,再往前三十裡便是平原地帶。孫易便留了些人在此接應,自己帶兵疾行,一路走出大山,終於踏上了成都平原的土地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