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地傑小說
  2. 牛吏
  3. 491.安排退路
天下九九 作品

491.安排退路

    

-

[]

劉秀利用間人狠狠打擊了常山賊,在南下涉縣耀武之後回到邯鄲。

他走時小公主剛剛滿月,他回來時公主已經能翻身了。

這一次親征離家並不是很遠,冇有受到多少鞍馬勞頓之苦。陰皇後見他精神奕奕地歸來,十分欣喜。兩人小彆勝新婚,比從前更加親密,惹得宮中其他嬪妃豔羨。

劉秀在宮中隻享受了一天的天倫之樂,便又開始投入到朝政之中。他緊鑼密鼓地進行了一番人事安排,朝臣中有不小的變動,尤其是各郡長官調整力度很大。

這番變動雖然不小,但是也不算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,因為去年年底是地方官員考覈的“大課”之年,照例大課之後官員都會有些變動。

攫欝攫。漢代中央對地方的考覈主要通過“上計”製度來實現,這是官方正式固定的考覈方式。此外又以“舉謠言”和“行風俗”作為“上計”製度的補充,通過民意的反饋來考覈地方官吏,但這些不是常製。

所謂“上計”,是由郡縣長官定期向上級呈報上計文書,也就是“計簿”,報告地方的治理情況。計簿的內容包括各郡縣人口、土地、錢穀出入、盜賊多少等等,郡縣長官一年的政績都體現在計簿之中。

每年年終由郡國上計吏攜帶計簿到京師上計,這叫“長課”。朝廷根據計簿,並依照三年的政績對郡縣長官進行考覈,“漢法亦三年一考察治狀”,這個三年一次的考察就叫“大課”。

“上計”製度在秦朝已初具規模,到了漢朝已成為較為完備的製度,有專門的法規來進行規範。

巘戅久讀小說9dU戅。為了避免“上計簿”作假,朝廷對於地方還有專門的刺察手段,刺察的主要執行者是“刺史”,刺史原本是監察官員,巡行郡國刺察守相,歲儘詣京師奏事。其奏事的時間正當郡國上計之時,故其奏事對於考覈郡國上計有很大的參考和借鑒的作用。

漢武帝元封五年,為了加強刺察製度,除京師七郡外,武帝將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,這就是十三刺史部,也叫十三州。每州由朝廷派遣刺史一名,專門負責巡察州內的吏政,檢舉不法的郡國官吏和強宗豪右。刺史的職權有明確的規定,即“奉詔六條察州”。

刺史的秩祿為六百石,比起二千石的太守低了許多,但是刺史位低權重,很大程度上能決定地方長官的前途,因此職權慢慢擴大,到了後來已經開始插手乾預地方的軍政事務。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,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長官,淩駕於各郡長官之上。

今年是建武朝廷建立的第七年,前一年的年底剛剛進行完三年一次的“大課”,大課之後,一般會根據政績表現調整郡縣長官,因此劉秀的這一番大調動也在朝臣的意料之中。

但是仍舊有有心人從這一番人事變動之中嗅出了不一樣的味道。

房子侯、常山太守鄧晨對他的長子鄧泛說道:“長安朝廷勢盛,邯鄲大廈將傾,陛下已經在準備退路了。”

鄧泛驚道:“父親何出此言?朝廷雖然暫時落於下風,但據有幽州、冀州、青州、兗州及揚州、徐州、豫州之半壁,仍有天下之半,人煙稠密更勝長安朝廷,雙方勢均力敵,陛下英明神武,足可與建世皇帝一戰,父親因何要壯他人之誌,貶低自己呢?”

鄧晨道:“你太年輕了,看不出這裡麵的玄機,陛下自己對於戰勝劉鈺亦是信心不足了。”

“父親從何處看出?”

“陛下是我看著長大的,他的性情我最是瞭解,他是穩妥之人,萬事都要考慮周全,未慮勝先慮敗,總是預先把後路安排好,這次郡縣長官的調動,彆的都冇什麼,但幽州的官員安排值得深思。”

鄧晨將一副輿圖展開,鋪於案上,指點著幽州之地,說道:“漁陽太守未動,依舊是張堪。張堪本是宛縣豪門出身,從小便父母雙亡,雖然有族人在南陽,但是並無至親,他的妻兒就住在邯鄲,張家的一點根基也幾乎全在邯鄲。更何況張堪與陛下年少時就相識,他十六歲就去長安受業學習,因品行兼優,被稱為‘聖童’,陛下在布衣之時便常常誇讚於他,一即位便征他為郎中,倚之為腹心。”

厺厽

久讀小說

9duxs.com

厺厽。鄧泛疑惑道:“那又如何?”

“如何?這你還看不出嗎?”鄧晨看著兒子,覺得他還是太幼稚了,“我說這些隻為說明一件事,張堪此人對陛下來說是靠得住的,他的根捏在朝廷手中,何況兩人又是舊交,否則他如何能做這聯結幽冀兩州的大郡太守?”

鄧泛點了點頭。漁陽是大郡,有鹽鐵之利,十分富庶,又有聞名天下的漁陽突騎,對朝廷當然很重要。但是對於邯鄲來說有些偏遠,中間多有山川阻隔,前幾年朝廷的影響一直達不到那裡,自從彭寵覆滅之後,皇帝以張堪為漁陽太守,不禁牢牢抓住了漁陽一郡,對其東北部的右北平和遼西、遼東也加大了影響。

張堪文武全才,十分能乾。有他在漁陽,郡內豪強不敢作亂,北匈奴不敢進犯。他在經濟上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,使漁陽郡愈發富足,成為朝廷賦稅的重要來源地之一。百姓感激他,作歌曰:“桑無附枝,麥穗兩岐。張君為政,樂不可支。”有人稱其在漁陽的治政為“漁陽惠政”。

鄧晨又道:“你說說,為什麼右北平的太守換成了王霸?”

鄧泛沉吟片刻,說道:“右北平比漁陽更加偏遠,那裡胡漢雜居,勢力更為複雜,朝廷需要一個能吏,撫慰當地人心,加強控製,王霸正合適。”

王霸帶兵最擅長撫慰軍心,他善待士卒,對待陣亡的士兵,可以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他們穿上再收斂,對待受傷的士兵,他會拿出俸祿供養。因此王霸一向能得到士兵的愛戴。攫欝攫

鄧晨點了點頭,說道:“王霸確實可以將胡漢各方之心揉合,為朝廷穩定右北平,但這不是他出任太守的唯一原因。更主要的是,王霸是陛下的近臣,是最忠於陛下的臣子之一。自從他在潁川歸附陛下,便一心追隨,再無轉投他人的念頭。在昆陽之戰後,王霸不在更始朝中任職,而是賦閒在家,直到陛下任司隸校尉,奉命去洛陽修繕宮室,王霸才又出山,在陛下手下任功曹令史。等到陛下鎮撫河北,王霸一直追隨在側,在最艱難的時候也冇有離去。所以,陛下用他出任右北平太守,用的還是‘放心’兩個字。”

當時王霸帶著幾十個門客追隨劉秀,一路從洛陽到河北,劉秀一直十分狼狽,這些門客覺得跟著劉秀冇有前途,都漸漸離他而去,隻有王霸冇有走,劉秀說道:“潁川從我者皆逝,而子獨留,始驗疾風知勁草。”

鄧泛恍然大悟道:“父親,您的意思是,陛下任用的幽州各郡長官,都是陛下的心腹,陛下是要著重經營幽州,以幽州作為最後的退路嗎?”厺厽

寶來小說網

baolaishiye.com

厺厽

鄧晨點頭道:“幽州一直山高皇帝遠,陛下從前想經營也是力不從心,直到彭寵受戮,陛下才以漁陽為支撐,加強了對幽州的控製,從那時起,陛下已經開始經營幽州。如今他是想把幽州更緊地抓在手中,以備不時之需。你看這次的新任遼西太守,意思就更加明顯了。這個任命最是出人意料,原本朝中都以為會是邳彤,因為邳彤的父親曾任遼西太守,邳家在遼西是有根基的,由他去遼西,可以更好地安撫邊境,穩定郡治。而陛下偏偏用了任光,這便是因為任光是故人,他是劉縯的老部下,當年陛下在河北走投無路之時,唯有任光以信都一郡迎接陛下,信都也成為陛下在河北的起家之地。邳彤當時雖也支援陛下,但那是他眼光獨到,認可陛下的能力,他的投靠是出於利,而任光的歸附,一則是利,一則是情,他們二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差彆。很明顯,任光比邳彤更加令陛下放心。”巘戅寶來小說網baoLaiSh戅

大漢一向是以外地人為太守,以本地人為郡吏。但是遼西郡很難治理,因為當地的胡漢勢力比右北平更加複雜,冇有根基的人去了很難治理,因此朝臣們都以為這次皇帝會破例,以半個遼西人邳彤去鎮撫遼西,冇想到劉秀卻用了任光。

任光為人仁厚,有長者之風,很明顯,皇帝對於遼西還是想以撫慰為主,要利用任光的仁厚縫合各部胡人,使遼西成為一個穩定的後方基地。但是他在遼西冇有根基,能否達成劉秀的目的尚未可知。

鄧晨道:“從前邯鄲方麵勢大,陛下的重心是向南向西,爭霸天下,對於幽州的掌控並不著急,隻要天下一統,幽州自然歸心。可如今長安強盛,大有後來居上之勢,陛下彆說是爭霸天下,便是守住河北亦是不易。若是河北難守,唯一的退路便是向東北方向,從河北向幽州,這一路從漁陽到右北平,再到遼西和遼東,這幾郡一定要忠於朝廷,故此陛下安排的全是自己人。這說明陛下已經在準備退路了,河北之地如今看似堅實,實則已有傾覆之危。”

鄧泛隻覺得心中怦怦亂跳。他本是個權貴子弟,錦衣玉食,從來冇有想過會失去這一切,如今聽了父親的一番話,好像危險迫在眉睫,這大好的江山竟好似是紙糊的華廈,說不定哪天就要倒了。

“父親,兒知道了,那北海王改封為燕王,也是為此了!”

“是啊!北海王乃是陛下兄子,陛下的至親,以他鎮守幽州最好不過,雖然他年輕,但好歹是成年了,陛下不依賴他還能靠誰呢?原本太原王最為合適,但是自從有了太原王當立的傳言之後,他憂懼成疾,一直臥病在床,已不堪大用,陛下便隻能起用北海王了。”

太原王劉章和北海王劉興都是劉秀的大兄劉縯之子,劉章居長,劉興次之,這兩個成年的王都是劉秀至親,也是此時最可靠之人,劉秀自己的兒子都還在幼年,根本無法任用。

鄧泛道:“我是陛下的外甥,也算是至親,陛下為何不任用我呢?”

鄧晨道:“我正要說到你,除了那些宗室,我們家和陛下是最親近的,這次冇有用你,恐怕陛下還是懷疑你的能力。我正要為你求一個幽州的職位,想來想去,最好是一個軍職。為父想要你去護烏桓校尉府任職,想必陛下不會拒絕。你一向在我身邊,學了些為政的本領,但是在這亂世,手中還是要有兵啊!你去了之後,不要耍權貴之子的脾氣,要踏踏實實地做事,收攏手下之心,也為我鄧氏在東北苦寒之地留下一個巢穴。唉,這大好的江山,恐怕要易主了。”

鄧泛道:“父親,您未免太過悲觀了。以陛下天縱之才,進當爭霸天下,退亦當裂土為王,哪能那麼容易就敗亡呢?”

“小兒輩不知厲害!”鄧晨斥道:“這幾年來,陛下先後丟了河南、潁川、南陽、汝南幾個大郡,後又失了荊州,徐州、揚州也定是不保的了,原本的大好形勢已漸漸逆轉,足可見劉鈺非尋常之人。如今朝廷雖占有天下之半,戶口之數還要略勝於長安朝廷,但是已完完全全處於劣勢。最大的劣勢不在軍事,而在錢糧,長安朝廷治下穩定富足,非邯鄲朝廷所能相比,這種形勢下連年征戰,恐怕拖也要被劉鈺拖垮了,這不是陛下打幾場勝仗能夠挽回的。兩強相爭,拚的就是實力,我們的實力已遠遠落後了!”

“兒以為陛下就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,難道長安劉鈺竟比陛下還要英雄?”

“若論戰場決勝,劉鈺或許及不上陛下,可是論到治理天下,劉鈺穩拔頭籌。天下英雄輩出,不隻陛下一人,你這小兒見得太少了!”

-